1、補口及補傷技術方面要求
(1)對補口及補傷處的保溫層等級及質量是有要求的,要高于成品保溫管等級及質量要求。其宜選用結構形式。補口如使用其它結構形式時,保溫等級及質量不應低于成品的保溫層指標規定。
(2)補口前,要求對預補口位置的鋼管表面進行處理,鋼管表面處理質量應達到現行標準中規定的Sa2級以上或St3級,并且要符合現行標準中的對補口材料要求的規定。
(3)層——保溫層——防護層為保溫層的補口程序。
(4):在收送介質溫度低于70℃的情況下,一般使用聚乙烯膠粘帶或輻射交聯聚乙烯熱收縮帶對層進行補口,層補口要求符合以下規定。
1)要選用與管徑相配套的補口帶型號;
2)對帽和鋼管的要求是干燥、無油污、無泥土、無鐵銹等附著物;
3)帽如有飛邊要除去,并對帽用木銼將其打毛,不可破損;
4)帽與補口帶的搭接長度要超過4cm;
5)在管道頂部進行補口帶周向搭接。
(5)在輸送介質溫度大于70℃情況下,好使用涂料進行層補口。不銹鋼管件管道原預留的層要被補口層覆蓋。
(6)根據多次現場保溫管道的腐蝕失效表明,保溫管道出現的質量問題中,因為補口處密封不好造成的占65%一80%。對多家生產系統腐蝕監測公報顯示,地下水中含有Cl-、SO42-、HCO3-、Ca2+、Mg2+等,多種腐蝕離子的共同作用,導致地下水的pH值為6.0~7.0,偏酸性,一旦進入泡夾管內,將加速腐蝕。補口接頭處進水后,水自泡沫向內浸透,泡沫的閉孔率及地下水位的變化情況決定著浸透的。水進入保溫層后很難自行排除,通常在輸油管道溫度較高使,在水飽和的狀態下,管道經常處于半干半濕或全濕狀態,增加了管道發生短距離氧濃差電池腐蝕的隱患,管道的中下部主要發生這種腐蝕,這種形成局部坑蝕是對管道的威脅較大的,因此,嚴密的保溫層豐「口結構重要。
以往規定防護層補口用補口套,其主要原因是當時的補口帶材料還有待提高,隨這材料技術的不斷進步,近些年對補口帶的應用也越來越多,其產品技術水平也了較大提高,另外在某些工程采用補口套也受到施工環境等條件的限制。在此鼓勵采用新型材料作為的防護層補口材料。
(7)利用噴(拋)除銹可以提高層與鋼管表面的粘結力,規定補口表面處理達到Sa2級以上或St3,現場噴射除銹設備還沒有在所有工程中采用,且噴射除銹設備操作較復雜,故在現場還允許采用機械除銹方式。如果能在工廠預制時就對管端進行噴(拋)除銹,并且采用好的保護措施,那么管道到達現場時,只需要實施簡單處理就可達到除銹等級?,F在已在一些重要工程予以采用。
(8)目前多數補口帶使用高使用溫度70℃,耐溫越高,其成本也越高,但大多數集輸管道工作溫度不超過70℃,因而規定了介質溫度低于70℃時,直接使用輻射交聯聚乙烯熱收縮帶或聚乙烯膠粘帶,自帶的底膠與鋼管粘接。當介質溫度高于70℃時,底層宜采用環氧底漆。
補口帶的規格與管徑相配套,配套的補口帶其施工后,存在與補口帶中的殘余應力較小,其密封性能能夠。
對帽和鋼管除上述規定外,還要帽的搭接長度,進而增加帽的粘接面積,提高粘接力。
補口帶周向搭接在不銹鋼彎頭管道頂部,目的是方便對補口帶接縫處理。
(9)在溫度條件合適的情況下,優先采用現場發泡方式。當外部溫度較低,發泡困難或發泡質量受環境影響較大時,可采用保溫瓦塊式結構。保溫材料采用硬質保溫瓦時,保溫瓦的接縫應互相錯縫,所有縫隙間應密實嵌縫。保溫管模具發泡兩端搭接長度大于100mm,了嚴密性。補口套與防護層搭接長度大于100mm,了環縫粘接強度。
(10)非管中管補口防護層推薦采用輻射交聯熱收縮套(帶),管中管工藝生產的保溫管補口防護層可以使用電熱熔技術的補口,實際采用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保溫管防護層厚度,保溫管防護層厚度只有足夠厚時,該補口技術才,這一點應特別注意。
(11)損傷的比例從之一至三分之一厚度,其相對應的防護層厚度應是從厚到薄。
(12)損傷大于10mm時,其防護層已經失去其作用,應按補口方式進行修補。
2、在保溫層補口過程中,一般使用模具現場發泡等方式進行。在使用模具現場發泡方法的時候要按以下方式進行:
(1)帽外徑尺寸應該與補口模具的內徑相符合。
(2)帽應該與模具端口緊密連接,搭接處嚴密,澆口應向上,搭接長度要求超過10cm。
(3)模具、管道和泡沫塑料原料在環境溫度低于5℃時,要求預熱后再進行發泡。
3、型號和規格
一般情況下,防護層的補口多使用輻射交聯熱收縮補口套,補口套的規格應與防護層外徑相配套,防護層與補口套搭接長度要求超過10cm。
4、防護層損傷的處理
在出現防護層有損傷時,當小于三分之一但大于之一壁厚的情況下,方式一般使用熱熔修補棒。在防護層有漏點、破口或損傷大于防護層厚度三分之一的劃傷時,應按下列方式進行補傷:
(1)將預補傷處的水份、泥土、油污等附著物,使用木挫將防護層得損傷處修平,打毛,注意不要造成其它防護層部位的損傷。
(2)按需要長度剪出補口帶,補扣帶要大于補口或劃傷處10cm。
(3)在補傷完成后,接口周圍應有少量膠均勻溢出。